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葬身火海,很抱歉,以

北京中科白癜风级别 http://baidianfeng.39.net/
最近,一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保留完整的原始部落,藏身于火海之中,原本的绿木苍苍变成了满地的废墟,成百上千的古老建筑,最后只留下了两三座。四百多年的历史并没有改变这个山清水秀的村寨,它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可以说,在这场大火之前,这里就是当代的世外桃源。可如今,翁丁已经被大火烧毁,除了心痛之余,我们更加应该牢记这个曾经美得仿佛人间仙境的古老村寨。大火之前的翁丁,到底有多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将这份美好,永远记在心上。1.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坐落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大山之中的翁丁,每天笼罩在云雾之中。因为沧源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每天都有极为震撼的云海出现在山林之中,它们奔腾着、翻滚着,让人喟叹。大自然才是最完美的魔术师,它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最变幻莫测的表演。翁丁的雾,历来都是浅浅的。仿佛是九天玄女故意落下了披帛,给它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滤镜。清晨的阳光,透过层层的云雾,洒在做工精致的茅草屋顶上,于是村里的鸡先鸣叫起来,随后便是人烟,烧火做饭的炊烟与老人家倚靠在门扉上抽的烟一起混合着,与山雾交缠,于是一副惬意的生活图就这样完成了。进入翁丁,无处不在的除了云雾之外,还有那些古老神秘的图腾。因为佤族的图腾是牛,所以从村口开始,在木桩上,在神树上,在重要的建筑上,你都可以看到硕大的牛头骨。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祭祀房、木鼓房、人头桩等充满着浓郁的原始部落气息的建筑,走在翁丁的石路上,可能一时半会儿都分不清自己是在四百年前,还是在现代。陶渊明在写《桃花源记》的时候这般写道: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果你见过翁丁,你一定会知道为什么这么多驴友认定翁丁就是桃花源,即使它不在武陵。沿着崎岖的小路,走在翁丁佤寨中,周围都是茅屋、草屋、猪圈、狗棚......鸡鸣狗吠中,最朴素的乡村生活大概便是如此,能够让人静下心来,将一切喧嚣都抛之脑后。目前为止,翁丁一共有过98户人家,余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群山环绕之中,所以他们认为,树就是他们的保护神。作为一个山地民族,佤族在古语中的意思便是“住在山上的人”,所以他们信奉的“梅依吉”神就住在寨子下面的山林之中,因为这片山林紧靠着墓地,所以更多的时候当地人称这片山林为“鬼林”。佤族人对于树的爱护,还包括在他们对于新生儿的庆祝上。如果你恰好看到一户人家家门口挂着树枝与绿叶,那就意味着这户人家刚刚有新生儿诞生。热情好客的佤族人,遇到外来的游客,常会煮茶奉酒来迎接。但是第一口茶酒,从来都不是给人喝的,他们会先滴到地上,意思是先给鬼神。有空的话,就去佤王府坐坐,这里有老人专门给游客倒茶,可以感受最原汁原味的迎接礼。一般情况下,这茶都是当地人常喝的苦茶,在翁丁经常可以看到佤族人家门口晾晒着的茶叶,这就是苦茶。除了苦茶之外,佤族人的迎接仪式还包括击木鼓、跳甩发舞,这都是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传统表演,或许只有在翁丁这样的“桃花源”才能够将此传承下来。2.四百多年来,翁丁很少与外人接触,所以一直到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手工织衣,手工建房。可以说,在成为旅游景区之前,翁丁佤寨是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地方。而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翁丁的生活也愈发的现代化。穿着新衣服的小孩子在泥泞的山路上撒了欢地奔跑,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生活物资进入了这座古老的佤寨,让它迸发出了新的魅力。翁丁最传统的住宅,都是悬空的,因为下面需要驯养牲畜,而现在的翁丁越来越多的人家喜欢将杂物,特别是木头放在下面。这样的建筑风格,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经常出现,但是佤族的建筑与其他地区是不一样的,最大的不同便是屋顶两侧的叉叉。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又叫它们“叉叉房”。翁丁最值得一提的几个建筑,首先便是寨门。通常,寨门都是一个山寨最具体的标志,古时候主要是为了对抗外敌入侵以及防兽防盗,所以虽然叫做“门”,但其实是集瞭望塔、通道、图腾等多位一体的建筑。除了寨门之外,佤王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这也是整个翁丁最豪华的建筑,它是仿照班洪王胡玉山王府建造的,现在早已经没有什么王爷,只有一位老人一直坐在佤王府中,给路过的游客们端上一杯苦茶。翁丁的女神图腾桩,造型异常独特,记载了佤族人千年的文化。上面的圆点代表的是天上的星星,相传佤族人曾经一起分吃过星星肉,后面还有分家族的故事,而斜纹代表的是山川与河流,燕尾代表的是佤族神话中的火神燕子,牙状的符号则代表了丰收,三角符号意味着永远不会熄灭的火塘,最下端的条纹指的是能够和天地对话的木鼓......这些故事永恒雕刻在女神桩之上,将持续传承下去。同样将永远地流传下去的还有佤族人的传统习俗。即使大火将翁丁烧毁,但是只要佤族人在,翁丁就永远存在他们的心中,早晚还会再造起一个新的“翁丁”。佤族人的春节,与我们相似,一般都是休息七天到十天,在大年初一早上必须要到老人家里拜年。而护寨节和新米节,则是属于佤族人自己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全寨男女老少都会出发,去山上找茅草拧成绳,长长的绳子需要绕寨一周才算大功告成,随后他们便会杀一只养的肥肥胖胖的老母猪,每户人家可以分到一块肉,最后便是念经祭神,祈求全寨平安。这,就是翁丁的护寨节。而新米节则一般都是杀公猪、念经、打扫卫生,除杂草,祭神林......祈求的是来年丰收。但无论是新米节,还是护寨节,都充满了佤族人民朴实的愿望。或许,这就是翁丁为什么大受欢迎的原因,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职场、交际的勾心斗角,只有最朴实无华的原始风貌。3.翁丁的火灾原因目前还没有调查清楚,是天灾还是人祸谁也不知道。但是据当地的村民接受采访时所说,在起火后打开消防栓是停水的,这也是造成火势蔓延,最后吞噬了整座山寨的重要原因。这不禁让人扼腕。如果当时有水,是不是第一时间就可以灭火,不会导致如此惨烈的下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翁丁并不是第一座在火中湮灭的古建筑。如果不再加以重视,或许翁丁也不会是最后一座。早在年,山西宁武存在了千年的小悬空寺,就因为寺庙中的僧人点燃蜡烛后离开寺庙,导致蜡烛被风吹倒后引起火灾,又因为寺庙建造在悬崖峭壁之上,火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这座寺庙就这样化为了尘埃。同样是寺庙,年的时候,离小悬空寺的悲剧才过去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北京的护国寺也因为火灾被焚毁了大半。谁也没想到,护国寺大火的起因竟然是因为其中一座大殿被一家服装厂占用,而服装厂的变电箱走火导致了这一场悲剧。堂堂一座千年古刹,还是西城区文物普查项目之一的护国寺,竟然被一家服装厂占用了,就算没有火灾,文物建筑也不该被企业霸占。无独有偶,在护国寺发生火灾的十年后,山西太原的伏龙寺也因为大火被焚毁。可能是因为寺庙蜡烛较多的原因,这些年来被烧毁的大部分古建筑都是古寺庙,这恰恰告诫了我们要多注意消防安全,而不是只在乎游客量。除了寺庙之外,其他的古建筑被大火毁于一旦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大理巍山的古城楼。年一月,一场大火将这座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迹毁于一旦,起火原因是东南角的电气线路发生了故障。如果,有人能够在一月之前排查一次,哪怕只是一次,这场悲剧也不会发生。同样被焚毁的还有四川绵竹的灵官楼,它曾经被誉为“亚洲第一高斗拱木塔”。古人用榫卯结构,呕心沥血建造的古楼,毁灭它只需要短短几个小时,一场大火。这些,也只是这么多年来被烧毁的古建筑中的冰山一角。或许,等到百年后,有更多的古建筑都将成为传说。或许,不需要百年,我们就会遗忘我们曾经有这么多灿烂的建筑文明消失在大火之中。这些悲剧,绝大多数都是人祸,在灾祸之后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惋惜,而是投入,投入更多的人力以及物力,尽可能地将灾难扼杀在源头之中。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只能在书中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建筑了!作者:陈三废责编:歌#云南沧源翁丁原始部落火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