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忠县涪陵这样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沙坪坝

背街小巷蝶变景美人更美

▲沙坪坝区美丽阳光家园社区,志愿者在开展“讲*史”六讲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片)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近年来,沙坪坝区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区为契机,将背街小巷打造成为既具有现代化城市功能又能彰显城市文明程度的前沿阵地。

一街一巷关民生,一点一滴皆文明。在无数的街巷里,景美,人更美。

凌云路是往返磁器口景区和渣滓洞红色教育基地的必经之路,曾于前些年改扩建,但由于两侧边坡陡峭、荒芜,原有的地下管网凌乱,导致景观效果不佳。

年,沙坪坝区*府领导“马路办公”,现场拍板由区城管局负责实施凌云路边坡绿化景观提升。在充分调研后,决定采取加固坡体、改良土壤、挂网喷播、塑石景观等措施,并通过植物层次配置,充分融入“色叶”、“花开”元素,营造花叶满城、缤纷四季的植物景观。

此次景观提升共栽植蓝花楹、红梅、桂花等余株,铺植地被、草坪平方米,提升了当地人居品质。

目前,沙坪坝区已建立“街(巷)长制”,形成以*委、*府、企业、市民多主体参与的背街小巷综合治理格局。同时扎实推进“马路办公”机制,书记、区长带头,各级领导干部以路为岗,每周至少上街1次,决策过程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批评。

为充分调动激活广大市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沙坪坝区持续培育市民参与热情,群策群力共建文明城市,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

当地发挥红岩志愿服务优势,有效补充*府治理职能,提高群众自治效能和参与热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立“邻距离”志愿服务站,开展疫情防控、商家互助、家电维修、就业培训等各类红岩志愿服务活动,让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

“远亲近亲不如邻里亲、金花银花不如弄里花”——这副很接地气的对联是由石井坡街道中心湾社区老*员蒲裕昌所写,讲述了社区自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以来不断变好变美的生动故事。

为更好管护家园,社区居民讨论形成“居民公约”,出台爱护家园“七主动”。通过“贤人”的带动,小区居民从“站着看、指着干”,变为“跟着动、自觉干”,自发美化家园的事时有发生。老旧社区,实现了“巷内无生人、巷内无案件、巷内无死角、巷内无积怨”的“巷内四无”治理目标。

在全国文明城区建设中,沙坪坝区着眼城市“神经末梢”,把“生态绿”融入群众街巷生活,共计栽植鲜花余万盆,补植地被植物90万株,建成口袋公园50余个、24小时城市书屋6个、健身步道30余条,真正让背街小巷美了起来。

忠县

老街成打卡点搬走的居民回来了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集市”火热开市。(资料图片)通讯员田华平摄/视觉重庆

今年3月上旬,位于忠州老街老东门城墙下的东门书屋向市民开放。这间书屋是利用一栋留存几十年的老建筑改造成的,内部集合了阅读、文创、休闲咖啡等多重功能。

在忠州老街,像东门书屋这样的新业态逐渐兴起。

拥有多年历史的忠州老街现有居民多户、1万余人,承载着许多忠州人的乡愁记忆,一度让居民“又爱又恨”。

原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忠县县城的居民小区一个接一个建成。相比之下,忠州老街显得愈发冷清、萧条。因居住品质低下、环境差,忠州老街很少有外人涉足。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有八成忠州老街的居民想尽快搬离这里。

年3月,“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出台,给忠州老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忠县结合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涉及2.3万余户居民、余栋楼、约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其中忠州老街是重点和示范区域。

在改造中,忠县县委、县*府从尊重民意、保护长江文化等方面统筹考虑,决定重点综合整治忠州老街的街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加固修缮破损的老东门、古宅院落、历史遗迹。通过活态保护老街,留住历史记忆,延续历史文脉,讲好以三峡留城为主题的“忠·城”历史故事。

铲除混凝土路面,重新铺上条形青石板;开挖坑槽,敷设供水、供电、排污管网;拆除防盗网,增设消防栓;整治“蓝屋顶”,消除“蜘蛛网”;修复穿斗式老建筑……一系列“微改造”相继启动,数十个涵盖地下、地面、空中的路网改造、消防整治、排危治违、环境升级、功能提升工程陆续落地。

不久前,忠州老街居民还收到*府送来的余盆三角梅、四季蔷薇等绿植,这些绿植栽在各家各户阳台上,老街更美了。

年7月,忠县引进拥有成功案例经验的行业领头企业参与老街业态的长期运营管理。在延续原有格局、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该企业着力打造非遗文化馆、民宿、庭院式情景消费、川剧团等项目,展现老街新业态,确保老街“古而不衰”,让游客放慢脚步,“沉浸式”体验忠州老街的独特魅力。

经过一年精心打造,忠州老街大变样:房屋结实了,道路整洁宽敞了,环境舒适了,业态丰富了……忠州老街变成忠县又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看到老街的新变化,许多曾经渴望搬走或计划搬走的居民决定留下来,一些已搬走的居民又搬回来了。

涪陵

历史文化浸润一条条街巷成风景线

▲涪陵区沙溪社区,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参加社区组织的“风车长廊”活动。(资料图片)通讯员李辉摄/视觉重庆

街巷是城市的基础单元。在涪陵区有许多文化巷,它们有的展现了*史,有的展现了涪陵历史文化,还有的向人们传播着健康知识,文明新风在这一条条文化巷生动展现。

涪陵区实验路通往堡子城公园正门的荔枝巷就是这样一条街巷。这里用彩绘、浮雕、展板、图文等形式呈现*史知识,吸引过往群众驻足观看。这条“中华*·*史巷”已经成为当地*员的学习点、“打卡点”,受到*员、群众的广泛赞誉。

涪陵区荔枝街道建设的这条“*史巷”去年9月落成。巷道全长近米,以道路一侧的围墙为阵地,通过彩绘、浮雕等元素,系统呈现了20个“*史大事记概览”。

“*史文化与巷道改造的结合,让*史学习地点由室内延伸到室外,教育受众由*员干部逐步扩展到周边群众。”荔枝街道负责人袁鸿剑介绍,用这种更新颖、更直接的形式对*的百年历史进行展现,可以让广大群众更直观地了解*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这样的文化巷,在涪陵区还有很多。

在荔枝街道黎明社区,翔正丽湾廊道长米左右的“涪陵记忆”巷内,70余块文化展板展现了涪陵老城印象、涪陵特色、涪陵习俗、涪陵美食、涪陵景点、各时期婚嫁“三大样”、旧事趣事等7大主题,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场景唤起了众多老涪陵居民的回忆,也让孩子们得以了解涪陵的历史。

小巷子,大民生。背街小巷的改造整治,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直接反映了城市文明水平、和谐宜居程度,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涪陵对背街小巷的改造过程,既是对城市文化内涵中历史文化、市井文化、地域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过程,也是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重塑城市文明的过程,使街巷文化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中,涪陵将文化阵地建设融合进小巷治理,映现了涪陵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以文化赋能,让改造后的背街小巷外形不同、景致不同、韵味不同,各具特色,涪陵正在把越来越多的背街小巷变成“文化巷”“文明巷”“知识巷”,让背街小巷美得更有内涵。

在背街小巷的改造整治中,涪陵不仅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人们讲述涪陵的沧桑巨变,更彰显了城市文明的进程,使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使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也让人们品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文化韵味,为涪陵城增添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2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803453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