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消防救援圈,且看
近日,为破解老城消防救援“老大难”问题,沙城街道全域启动消防救援基础设施提升攻坚行动,把一大批消防应急取水点、室外消防栓、微型消防站直接设置在街角巷弄、房前院落,让家门口随处可见的“消防救援圈”圈住老城百姓满满安全感。
构建“消防中轴带”
打通消防救援“ 米”
据了解,沙城街道辖区多为城中村, .5平方公里的老旧城区内有居住人口9万多人,出租房及合用场所多家。由于老旧居民区内部巷道狭窄,导致很多区域消防车无法进入。特别是沙城老街涉及辖区13个村,两旁商贸发达、店铺林立、百姓聚居,但因道路过于狭窄,使得消防车经常只能“望火兴叹”。
为打通老旧城区消防救援“ 米”,自9月中旬以来,沙城街道在全域启动消防救援基础设施提升攻坚行动,致力在老街、巷弄、出租房集中点等关键区域嵌入一批“固定消防救援车”。该行动开展以来,以沙城老街为核心,逐步向周边区域拓展推进消防设施建设,共计投入多万元,拟建设消防应急取水点24个、微型消防站15处。截止目前已初步建成消防应急取水点20处,建成微型消防站7处。
如今从《沙城街道消防救援示意图》上看去,围绕沙城老街星罗棋布建设的消防救援设施,由北到南构成一条横贯沙城的“消防中轴带”,并由此拓展延伸出来的有效消防救援半径已完全覆盖沙城老旧城区全域范围。
坚持“近水救近火”
打破消防救援“水乡缺水”窘境
沙城街道河网纵横、水系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但因老旧城区内部分消防栓布局不合理或年久失修,导致在消防救援中出现了“水乡缺水”的窘境。对此,沙城街道全面优化老旧城区消防水源布局,通过地毯式排摸 锁定消防水源空白区块,并综合考虑“水网、管网、路网”整体走向,依托居民区内河网水系建成应急取水码头10多个,依托市*管网修复及增设室外消防栓50多处,依托道路走向建成应急蓄水点位3个,在全域形成“5分钟消防救援取水圈”,彻底补上消防水源空白区块,真正做到消防水源随处可取。
打造消防“轻骑兵”
拓宽消防救援社会参与接口
老旧城区消防救援需要的是闪转腾挪的精细化水平。为此,沙城街道聚焦“灭早灭小灭初起”,坚持在“微消防”上下绣花功夫,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及微型消防车“小、快、灵”的独特优势。除在辖区15个村建成15个微型消防站,沙城街道还积极引入沙城商会力量,为各村配置1辆微型消防车,确保在火灾初期阶段就能迅速集结优势力量。
沙城“微消防”除扮演消防救援先锋队的角色外,更发挥着消防宣传轻骑兵的作用。在每一处微型消防站或消防应急取水点,沙城街道都致力对周边单位、群众普及消防救援知识,开展“微消防”器材培训,不断提升公众“灭早灭小灭初起”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而一辆微型消防车就是一辆流动消防宣传车,据了解,目前沙城街道已将微型消防车巡逻宣传纳入各村平安巡防工作中,于每天晚上20:00至次日上午6:00开展消防巡逻宣传。
原标题:《家门口的“消防救援圈”,且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