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特别报道丨荣誉属于你我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130/6032498.html
                            

“再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我们为贵阳骄傲,为身为贵阳市民自豪。”

“文明城市称号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

11月10日,贵阳市第四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喜讯传来,贵阳市民为之感到喜悦、自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征途上,没有局外人,更没有旁观者。我们看见,一个个系着“绿丝带”的志愿者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一辆辆车自觉停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一双双热情的手为贫困家庭送去温暖;一个个爱心小屋为群众提供方便……

如今,“文明”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词汇,它已成为贵阳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标准。文明城市建设成为贵阳每一个“我”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目标。

一颗颗爱心点亮文明之光

10月26日,贵阳“讨书的哥”余太湖牵线搭桥援建的第72个图书室挂牌,图书总量超过15万册;资助的第个孩子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今年54岁的余太湖是金沙县人,是贵阳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余太湖只上过初中,工作后想起家乡的贫困孩子,他萌生了给乡村小学捐书的想法。得知余太湖的想法后,不少热心人士主动加入“一帮一”帮扶、资助贫困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八年来,从一个人开始,到现在余名公益志愿者参与,无数个“余太湖”正让更多的孩子“圆梦”。

83岁的护水志愿者雷月琴,走遍贵阳市的水源地,宣传环保理念,劝阻污染河水行为,并向有关部门反映沿河污染问题。

“花溪区阳光妈妈志愿者协会”用爱点燃戒*康复人员的希望,成立七年来先后帮扶救助戒*康复人员近千人次,开展禁*宣传活动余场次,出动宣传志愿者余人次,受众60万余人次。

……

在贵阳,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自己的手臂上系上了“绿丝带”,全市有注册志愿者88.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注册志愿服务团队个,今年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个,各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策划开展活动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万小时。

春运期间,“绿丝带”志愿者为乘客开展面对面服务,提供车次航班信息咨询、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服务。

国庆假期,志愿者在景区景点、车站等重点区域引导文明出行,协助做好社会治安工作;拜访慰问退伍老兵、模范人物,为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提供文化服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贵阳市的志愿者用各种方式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全市小区、村寨实行封闭式管理期间,志愿者化身“代购员”“快递员”,协助工作人员为居民购买生活物资、生产物资,做好疫情防控中的“摆渡人”。

……

一个个志愿者,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串起贵阳市志愿服务的广阔银河,擦亮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凝聚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一次次善举彰显城市温度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数百万贵阳市民发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用自己的善举,标注着社会文明的高度,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温度。

22年前,21岁的“保姆妈妈”李泽英信守诺言,抚养雇主领养的双胞胎弃婴,为双胞胎姐妹卓欢、卓欣撑起了一片天,抚养她们长大并考上大学,改变了姐妹俩的生命轨迹。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观山湖区下麦村村支两委人员和热心村民参与值守卡点,受疫情影响餐馆未开门,值守人员只能以面包、方便面充饥。看到这样的情况,下麦村村民徐礼红和兄弟姊妹商议后,从2月5日开始为值守人员做饭,每天12点前,三菜一汤50份盒饭就会送到下麦村9个卡点上。

粗略计算,徐礼红一家人每天的爱心午餐支出约六七百元,但他们坚持了两个月多,直到村里疫情防控卡点全部撤除。

在黔灵山公园正门外约米处的人行道上,长期摆放着10张凳子,中间的两张凳子上方还撑了遮阳伞,让过往行人落座歇息。这些凳子是68岁的杨显诗摆放的,13年来,她和老伴在早上6点就会把凳子搬出来放好,晚上又将凳子搬回去。“这些凳子可以让爬山下来的游客歇歇脚。”杨显诗老人说。

近年来,在贵阳市一些公交车站、人行道上,周边居民自发将家里的凳子摆放在路边,供行人歇脚,这些“爱心凳”成了贵阳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年8月,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栏目播出了一期在贵阳摄制的节目。节目中,一位乔装成“背篼”(农民工)的演员在贵阳大街小巷的店铺讨要水喝。摄像机隐藏在街对面,如实记录下了贵阳人的做法: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拒绝“背篼”的请求,一位水果店店员送上了一瓶未开封的瓶装水;一位羊肉粉店的女老板送上了一碗热米粉……贵阳人的做法,让全国网友点赞,国内各媒体关于这条新闻的点击量超过万次。

“贵阳人善良直爽讲义气,贵阳是一座有温暖的城市。”节目组制片人及演员发出这样的感叹。

人人争当文明标兵,处处皆是文明景色。如今的贵阳人,正用自己的平凡举动,将诚信和友善播撒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项项措施践行文明承诺

一项项措施不断落地,一朵朵文明之花在贵阳生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文明城市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与时俱进的贵阳人积极践行文明承诺,浇灌出更多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

市民争做“光盘达人”。餐桌文明不仅仅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近年来,贵阳市各行各业积极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市民争做“文明餐桌”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共同营造节俭惜福良好氛围。

“这是你们‘光盘’的奖励,一个月内可以兑换一份免费的玫瑰冰粉。”10月7日12时许,在国贸逸天城一家餐饮店,市民郑思颖与朋友刚用完餐,一位服务员便走到桌前,送上一张“光盘”兑换券。对此,她还特意发了条朋友圈,“炫耀”这份“光盘”奖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助餐厅往往是浪费食物的“重灾区”,然而在贵阳,*府的倡导和市民素质的提高,让随意浪费食物的现象越来越少。“现在,消费者点餐更加理性,会主动询问菜的分量,按需点餐,很少有剩饭剩菜。”贵阳一家餐厅的经理彭雪梅说,从事餐饮业的20年间,她从点餐的变化,感受到贵阳市民消费理念的变化,原来讲排场,会出现铺张浪费,现在文明消费、绿色消费成为主流。

“礼让斑马线”成常态。在中山东路与文昌北路斑马线处,一辆公交车缓缓驶来,从外地来贵阳旅游的陈峥见状,立即停下,准备让车先行,但公交车师傅却停下车,挥手示意他先过马路,让他的心瞬间暖了很多。

如今在贵阳,“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排队候车主动让座成风气。在贵阳市邮电大楼公交站,路始发站都有很多乘客自觉排队,车来后大家依次刷卡上车,整齐有序。在延安西路路公交站、遵义路65路公交站……在贵阳,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老人家,您坐这。”在贵阳市的公交车上、地铁上,看到有老人,总会有人说出这句温暖的话,随后一句“谢谢”和“不客气”,车厢文明可见一斑。

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伴随贵阳市全方位发展,多万贵阳人正齐心托起这座城市的“文明梦”。

我们的故事

农贸市场负责人蒲正雄:提升服务让群众更满意

“今年贵阳再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贵阳人,我感到很开心和自豪;作为农贸市场管理者,能带着多户经营者,让近平方米的农贸市场通过检验,我也深感荣幸。”南明区湘雅园农贸市场负责人蒲正雄说。走进南明区湘雅园农贸市场,市场内干净整洁;经营户“亮照”经营,货品摆放整齐;文明标识、温馨提示等随处可见。

农贸市场是居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涉及百姓民生,更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单元。“农贸市场的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比如每天检查水、电、设施等情况是否正常运转,检查经营者的证件是否齐全等,每件事虽然都很琐碎但又很重要,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蒲正雄说。

每天早上4点半,蒲正雄就早早起床,6点多就到农贸市场进行巡查:逐一检查消防栓是否正常,作好记录;走到肉食区,检查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疫合格证、生猪定点屠宰场证明等;走到家禽区,检查白条鸡的脚环及合格证等证明……

借助贵阳市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的契机,今年来,湘雅园农贸市场共花费多万元开展了对老化水电路、墙面、基本设施的重新改造,安装57个摄像头等改造提升工作,打造了安心舒适的购物环境,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持久的坚持,我们正逐渐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坚持高要求高标准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提升服务能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蒲正雄说。

小学校长钟海燕:将 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游子吟》是怎样背诵的。”11月17日上午,贵阳市实验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校长钟海燕来到校园内刚建成不久的“春晖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这座新建成的“春晖苑”,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感恩父母为核心,融入孝、恩、哺、情、合等元素,彰显着学校在打造感恩文化中倾注的心血。

“我们学校作为全市 一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小学,以及全省首批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学校、全省首批‘春晖感恩教育基地’,必须将培育孩子知恩、识恩、报恩、施恩的人文情怀为己任。”钟海燕说,为此,学校在感恩教育建设中不遗余力,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 颗扣子。

在该校的校本课程中,《春晖感恩教育读本》是每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为了让感恩教育深入学生,年,钟海燕经过精心策划,带领学校十名精英教师,经过几十次修改,历时1年多时间,编著出版《春晖感恩教育读本》,并在学校五年级学生中开展教学。“经过3年的实践,如今,该教材已为全省50余所小学的地方和校本课程教材使用,成为全省小学德育教育的一座标杆。”钟海燕说。

“感恩的延续与传承,必须多管齐下。”钟海燕称,除了环境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以外,学校还将感恩教育融入贯穿到校园活动之中。“今年7月起,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守文明城——贵阳市实验小学助力文明城市攻坚主题活动。期间,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学校举行了我们都是‘志愿者’、我们都是‘宣传员’、我们都是‘实践者’等子活动。垃圾分类回收活动、光盘行动、开笔礼活动……回顾贵阳市实验小学在感恩教育中迈出的每一步,内容新颖,步履稳健,成效显著。

志愿者宋振纹:做永不退休的志愿者

11月16日早上八点,66岁的志愿者宋振纹就和同伴覃玉蓉赶医院做志愿者。从6月份到现在,宋医院做志愿者近半年时间。

得知脚部受伤的肖肖是一个人来换药以后,宋振纹很快找来轮椅让她坐好,推着她上电梯去二楼看医生、缴费、换药。一路上看到有患者口罩没戴好,宋振纹都会提醒。

换好药准备回家,在肖肖准备从轮椅下来前,宋振纹从衣服口袋拿出一个黑色塑料袋套在她换好药的脚上。“受伤的脚不能穿鞋子,包个塑料袋,既保暖,还不会因为踩到地上把纱布弄脏。”宋振纹说,每天她都装好些个塑料袋,看到脚受伤的患者都会这么做。

这一连串的动作,让肖肖感动不已。“老公要看孩子,我妈回老家,我只能一个人来换药,来之前还在担心怎么上二楼换药。没想到阿姨又贴心又有耐心,志愿者太暖心了。”肖肖说。

送走患者,宋振纹又来回在门诊大厅转,“你好,请戴好口罩哈。”“缴费这几个窗口都可以。”“直走左拐就是电梯。”“老人家,您慢点,不着急。”……早上8点到下午5点,宋振纹总是不停地提醒来看病的患者。

年以来,因热衷于社区公益活动,宋振纹先后获得 市民奖、“公益之星”奖等多项荣誉,后又荣获贵州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她还成立了“宋振纹爱心志愿服务队”,组织社区群众开展公益活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社区干妈”。

在得知贵阳市第四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后,宋振纹很激动。“这是我们全体市民的努力,城市文明关系到每个人,市民文明了,城市才文明。只要我能干得动,我这志愿者工作就永远不会退休。”宋振纹说。

导游张奇:成为 的贵州推介者

10月15日上午11点,张奇离开家前往贵阳北站,今天他要接待一个来自广州的旅游团。

张奇带团已有两年。“我以前是个说话都脸红的人,刚开始做导游的时候,看着一车客人,话都说不清楚。”张奇说,刚做导游,接待客人全靠背书式的讲解,说的都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每次看着客人们听得昏昏欲睡的样子,我都很懊恼。”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张奇每天都跟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聊天沟通,“通过和不同的人接触,我的见闻不再局限于之前的书面,而是在讲解词里把所见所闻融入其中,提起游客的兴趣。”如今的张奇,已经是一个能和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客人聊得热火朝天的“老导游”了。

“其实做导游不是靠嘴巴能说就行的,最需要的还是细致和耐心。”张奇说,每一次接团,工作都是从团员抵达前就开始的,“前一天,我要从公司拿到相应的计划及名单,然后整理名单买票,跟大巴师傅确认车型,约定时间,再编辑通知短信发送给每一位游客,提醒他们的着装注意事项和第二天的出发时间,并确保每一个人都通知到位。”张奇说,接团当天,他通常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达集合点,提前跟大巴车师傅碰面,检查车况和车上备用的物资。

“我希望每一个接待过的客人,都能从我这里了解到贵州、贵阳更真实的面貌。”张奇说,导游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他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家乡的宣传员和推介者。

环卫工人邓发先:用双手守护贵阳的“颜值”

清晨阳光还没有升起,大街上就会传来“唰唰”的扫地声;夜晚城市渐渐睡去,一个个“*马褂”还在大街上忙碌;不管是夏日的酷暑难耐,还是冬天的寒风刺骨,他们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重复着单调又辛苦的工作。这就是环卫工人的真实写照。贵阳京筑公司二中心文昌阁班组班长邓发先,就是环卫工人中的一员。从19岁参加工作至今,她与扫帚为伴已经26年。

每天上午6点,邓发先就会来到岗位,在对文昌路、东新路、中山东路、中华社区和河坎街等“责任田”进行清扫,每天早晨5点到岗,7点前要完成对所负责道路的普扫,以及不间断保洁;同时还要对所负责区域内的垃圾桶、果皮箱进行清洗,保证整洁美观;所负责区域无暴露垃圾,垃圾日产日清等。

如今正值秋末冬初,正是树木落叶时节。往往是一边扫,树叶就一边掉。邓发先和同事常常是不停地重复着弯腰、捡拾垃圾、起身、再弯腰这个动作,一天下来要做上几百次。

“听说贵阳市第四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我们都很高兴,因为这里面有我们的辛劳和付出,贵阳的‘颜值’越来越高,也有我们的功劳。”邓发先说,希望贵阳越来越美,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公交司机周彩霞:10米车厢内的情怀

11月16日中午11点左右,26岁的周彩霞匆匆在家吃完午饭,像往常一样,开车从清镇赶往上班地点——15路公交车起点天誉城公交站场,准备下午1点钟上班。

赶到单位,周彩霞迅速换上工作服后,便开始绕车一圈,检查将要驾驶的公交车车身是否有刮擦,车门、后视镜、玻璃、雨刮等是否有破损。检查无误后,她又上车检查车内卫生、钱箱、报站器等附属设施,随后,娴熟地坐在驾驶座位上,启动车辆。

每到一个站点,打开上车门后,总会听到周彩霞清脆而热情的声音:“请您戴好口罩,注意安全”“阿姨,慢慢上车,坐稳、扶好了我再开车”……

“作为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服务的群体是每一名乘客。必须牢记‘安全 、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全力为乘客提供‘安全、文明、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虽然从业仅有两年多时间,但谈起工作,周彩霞显得非常“老道”。

每天上班,周彩霞几乎有8个小时在车上度过。“公交驾驶员坐的时间都较长,有时也很累,总会利用等红灯的间隙,扭动一下脖子,放松放松。这时,有些乘客会递些水果和吃的过来,这时感觉真的很暖心,一下子精神起来,也让我对这10米车厢有着浓浓的眷念。”周彩霞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周彩霞主动承担了15路公交车天誉城的首班车任务,“我年轻,我来。”随着这句承诺,每天清晨5点左右,她就要从家里出发,提前10分钟到岗,6点半准时发出 班车。

在周彩霞驾驶室的操作台上,有一张醒目的*底红字的提示牌:停车、起步、慢两秒。每次周彩霞坐到驾驶位上,她都会认真看上一眼,然后发动车辆,载着乘客踏上路途。

记者:金毛毛庭静尹香力钱丽汤利张薇

原标题:《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特别报道丨荣誉属于你我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8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803453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