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广州老旧社区变靓了,前后对比图看逆袭
统筹/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丽娜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谭铮李焕坤鄢敏符畅梁栩豪周聪罗仕张豪制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倩
日前,年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创建通报正式发布。广州市各区的不少社区登榜成功,成为了“美貌”的示范区。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广州的很多项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但是这个城市的容貌,在一呼一吸之间,在社区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停下自己越来越靓的脚步。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街道,经过的长廊,甚至是垃圾站都在默默地发生着变化。
春日渐暖,疫情渐去,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这些社区,带您一起来看看广州这些靓起来的角落,看看这座重新鲜活起来的、我们的城市——
越秀区东源社区:
深挖历史文化渊源
平整的道路,颜色统一的市*设施,道路两侧绿树成荫,路边还错落点缀着鲜花景观,生机勃勃的越秀区大东街东源社区一改往日形象。
据住在这里的老街坊回忆,“变身”之前,东源社区的道路有些凹凸不平,公共设施陈旧,违章乱搭建雨棚也遮住了道路的景观。
如今,通过道路铺设、设施更新、雨棚整治等改造,东源社区已大变样。
据了解,东源社区完成地面铺设平方米,外墙翻新平方米,辖区新装楼宇消防栓23栋处……除了从细节入手,东源社区更是深入挖掘东源大街的历史文化渊源,依托社区现有小竹园等景点资源,因地制宜重点打造一个以“清正廉洁”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及长廊,新建小广场2处,增设了健身设施、露天休闲椅凳等,将岭南文化、*建元素融入其中,延伸打造东源廉洁文化一条街。这里既成为廉*文化宣传的新阵地,又是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天地。(谭铮)
海珠区远安社区:
打造创意涂鸦墙
排水管远看如竹林,墙壁展示疍家文化……过去一年,海珠区滨江街对远安社区开展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坚持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轮廓不变,利用创意涂鸦的形式对老旧建筑立面进行保护、更新和整饰。
涂鸦内容包括竹林、锦鲤、菊花等景物,同时因为远安社区是疍家人生活集中区,涂鸦还涉及水上居民题材,反映疍家文化,成为居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墙。
此外,街道对小区破损路面、石凳进行修补,完善二次供水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对滨江东市场、公厕进行改造升级,打造禁*广场,使年过半百的老旧社区焕发新活力。(李焕坤)
荔湾区汇兴社区:
“城市双修”做抓手
“卅年老楼甚陈旧,电线水管早生锈。墙壁粉饰已剥落,楼梯扶手灰尘留。惠民工程众受益,墙面粉刷变新楼。破旧雨蓬全更换,雪中送炭暖心头。”年元旦刚过,冲口街汇兴社区一名老*员赋诗一首,赞美自己居住社区容貌的巨大变化。
据街道介绍,年4月开始,汇兴社区将“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作为打造容貌示范社区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拆除占绿、毁绿的违章建筑物,重新规划社区广场,全面恢复绿化功能,使改造后绿化率达到25%以上;另一方面对已建成近60年的19栋楼外立面重新粉刷,安装统一样式的雨棚,增设楼梯扶手等,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此外,社区重点保护、修复和利用辖内毓灵桥、日清仓旧址、渣甸仓旧址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李焕坤)
天河区车陂北社区:
社工队伍带动居民破解创建难题
车陂北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建筑物多为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外立面破旧,多存在“三线”乱拉、停车混乱、公共设施破损、公共绿化不足等问题。
为化解容貌示范社区创建难题,车陂街道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队伍带动广大居民群众,较好地配合天河区代建局完成了车陂北32号和59号大院升级改造工程。
目前,车陂北社区各小区已全部完成楼层撤桶工作,垃圾分类宣传入户率%,派发宣传资料余份。此外,街道还组织开展了社区公共设施品质提升工程、引导村社集体物业升级转型和各项整治工作,使得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嫣敏)
白云区鸦岗南社区:
荒地摇身变绿道,一河两岸风景美如画
如今,走进白云区石门街鸦岗南社区,满目苍翠,生机勃勃。有趣的是,鸦岗南社区水网密布,一座小公园就“长”在鸦岗涌的上面,公园里设置了休闲凳和漫步曲径,方便村民休憩。
河涌边的建筑外立面统一整饰为岭南风格,垃圾分类投放点也统一为岭南风格小屋。鸦岗涌沿线还修建了同心桥、荔园桥、石狮谭桥等多座桥梁,涌内村民划艇,岸边桃红柳绿。
荔园桥岸边修有宽一米多的荔园绿道,旁边的围墙变身为家风家训宣传廊。据了解,这里还有庙后绿道、荔园绿道、西岐绿道、文楼绿道等,围绕着整个鸦岗南社区,串起了约11公里长的绿道。很难想象,其前身均是荒地和卫生黑点。
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楚斌介绍说,针对社区原有情况,通过整治一河两岸、美化园林绿化、垃圾分类、环境卫生、河涌整治、厕所革命、拆除涉水违建、改善文体设施一系列“硬措施”,把社区打造成了鸦岗村民的桃花源,也让村民更加记住乡情,进而推动在人民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文化体育等“软文化”层面升级。(符畅通讯员云宣全碧芳)
*埔区荔园社区:
“微改造”让老旧楼顶不再杂草丛生
站在荔园社区居民楼的楼顶,不难发现这里的屋面防水层,既简洁美观且实用。而就在一年前,小区居民们还在为楼顶的问题而烦恼。因年久失修,楼顶杂草丛生,屋面防水层几乎失去了作用,空地上只剩建筑的余泥和石块。
年,*埔街道通过“微改造”工程,使老旧楼顶得到修缮。经过改造的楼顶,一改往日“脏破旧”的形象,换上了简洁的米白色屋面防水层,在保证隔热、防水的同时,也更加美观。杂草乱根被铲除后,居民可上楼顶休闲,不用再担心散步时会遇到爬虫泛滥、水泥板破裂的情况。(梁栩豪)
花都区洛柴岗社区:
凸显侨文化打造社区特色
脏乱差卫生死角被清除干净,废弃区域被改造为休闲健身场所……在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花都区洛柴岗社区不仅对社区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而且还注重结合区域特色因民情而异开展创建项目,更多居民满意的笑容让社区焕发新活力。
花东镇洛柴岗社区是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聚居地,汇聚了8个少数民族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社区在创建过程中增设侨文化广场,并打造一些彰显东南特色元素的雕像和喷画,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侨文化社区。
此外,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具有侨文化特色舞台约平方,居民活动场所及休闲健身场所平方;通过巷道升级改造,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平方、顶棚约0平方米,统一为居民制作遮雨棚米,并改造修建巷道,有效改观居住环境,方便居民出行。(周聪)
番禺区石街社区:
旧貌换新颜突出文化传承
石街社区是全开放式敞开型的旧城社区,房屋大多是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经过几十年的日晒雨淋,很多墙体腐蚀、墙面驳落。
通过微改造,社区加固维修破旧房屋,翻新部分开裂脱落的外墙,并进行墙体彩绘和安装墙体浮雕。针对历史文化特点实际,还对大南路、海傍路五座老广州居民标志性建筑的骑楼进行加固,在广场公园添加粤剧脸谱、琵琶乐器等传统文化元素。
如今社区房屋外墙焕然一新,地面干净整洁,三线布局齐整,社区文化氛围浓厚。徜徉其间,让人回到老广州的旧时光里。(罗仕)
南沙区南北台社区:
童话般的街道
夕阳西下,古巷里苔痕斑驳的旧墙上,短发少女骑着红色自行车,车篮里是刚摘下的野花,后座绑着五彩缤纷的气球。斑点狗追着她奔跑,轻风为她吹起了一个巨大泡泡……走进南沙区南北台社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南北台社区的前身是广州市虎门石矿场,随着时间变迁,广州市虎门石矿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8年,南沙街南北台社区正式成立,曾经的员工生活区变成如今的居民区,员工子弟学校也已成为社区居民的文体活动中心。
彩绘阶梯和藏在大街小巷内的趣味涂鸦正是此次南北台社区创建容貌示范社区的亮点工程。值得一提的是,南北台本地居民还参与到彩绘阶梯的创作当中。(张豪)
从化区旺城南社区:
乱糟糟的从化旺城广场成社区风景线
从化城郊街旺城广场升级改造被列入年旺城南社区创建容貌示范社区的重点项目之一。
年10月,旺城广场升级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改造内容包括:拆除地面、花基、树池、移除树、石凳外移等,新建健身设施8套、休闲石凳3套、地面砖、舞台、文化墙、背景墙、路灯、种植绿化等。
如今,旺城南社区的容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旺城广场环境脏、乱、差,居民颇多怨言,改造完成后的旺城广场更名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建设“红色*建广场”,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张豪)
增城区永宁社区:
昔日破损路今朝变坦途
破损的水泥路成了崭新的沥青路,齐划一的建筑物外立面格外醒目,道路变得宽敞整洁。而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永和社区在创建容貌示范社区的过程中注重惠民乐民。
去年以来,永和社区在永宁街的指导下,大力开展创建容貌示范社区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让社区整体容貌秩序得到质的提升。永宁社区结合社区特点,翻新建筑物外立面,及时修整残缺、脱落、破损的外墙和玻璃;整治社区“三线”乱拉乱挂,清理线杆及各种安放在墙体上的负载物。修复坑洼、碎裂、隆起等道路路面,规范划设人行道、斑马线、交通标线;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放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增设垃圾分类桶,并通过入户宣传、文娱活动、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针对社区公共娱乐设施缺乏、社区文娱活动单一的情况,永和社区通过增设公共娱乐设施、举办精彩文娱活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等方式,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周聪)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陈倩
审签
张德钢
实习生
何海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