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管理的AI绣花针有速度有力度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8日在上海拉开帷幕。以“智联世界众智成城”为主题的本届大会将围绕“AI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方向,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前沿进展。

在迈向全球卓越城市的途中,上海近年来不断创新实践,探索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径。城市管理要切实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需要怎样的“绣花针”?如何持针走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落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之际,澎湃新闻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算法周刊》创刊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刊”,聚焦城市管理“绣花针功夫”背后的人工智能软实力。

年6月30日晚,上海,“永远跟*走”*浦江主题光影秀上演。澎湃新闻记者朱伟辉图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万、每天消耗近4.3亿度电、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超万人次、“7×24小时”市民热线每天接听并处置近2.5万件市民诉求……若将城市比作计算机,超大城市上海日常运行背后的运算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属于世界 水平。城市治理越来越趋向精细化的今天,从市民发现反映问题到后台任务派发、问题解决,上海追求的是精确到分钟级的高效反馈及办结速度。如果说过去的城市管理更多依赖“人海战术”,那么,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能量持续释放的现在,“数据战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转的方方面面。要使超大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人工智能就是那枚“绣花针”。

“传统的城市管理只有主动和被动的方式,没有自动的方式。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城市管理的对象数字化,由此产生持续性管理能力。这种城市治理模式是自动化、无缝隙、全时段的。”上海联数物联网有限公司(下称联数物联)副总裁卢勇近日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数据流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快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以最小的社会运行成本杜绝城市生活中的各类风险。

过去三年里,联数物联投入到一场全新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中,牵头实施国家发改委年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项目——“大数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静安)”项目(以下简称静安“项目”)。该项目在住宅、商圈、交通枢纽等代表城市混合形态的一街、一路、一区中选取了一系列典型场景。场景的筛选标准堪称严苛,专挑上海城市管理中的“民生热点、*府痛点、管理难点”。截至年5月底,静安“”项目场景传感器安装全面竣工,完成电梯运行管理、河道水质管理、道路积水监测、居民用电安全管理、消火栓水压管理等15个场景超10万个传感器的安装工作。

通过大数据“穿针引线”,运用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有速度、有力度,更要有温度,这是上海城市管理的“绣花针”功夫。这套精密的城市智能管理体系背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弥补了“人治”的弱项和不足,使得城市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获得全国网友点赞的上海疫情防控速度从何而来?

今年1月下旬,上海突发疫情,1月20日开始连续出现16例本地确诊病例。上海没有搞全员核酸筛查,没有阻断交通,没有封城,更没有一刀切、扩大化的闭环管理。通过 时间启动应急机制,迅速锁定场所、锁定病例、锁定识别对象, 有序地遏制住疫情。截至1月27日,一共安排核酸检测累计筛查4.1万多人。当天的上海市*府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宣布:此轮疫情已得到控制。

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国际都市能够在不让城市停摆的前提下如此快速控制住疫情,上海的精细化疫情防控获得了全国网友点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将上海防疫工作形容为“陶瓷店里抓老鼠”,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这就必须在“ ”“细致”上下足功夫。

时间倒回到年1月30日,大年初六。江苏路、七宝镇和静安寺三个街道同时向上海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综合指挥中心提出,很多部门向街道要疫情相关的数据,能否将来沪填报的数据和上门摸排的数据联动结合起来:甫一填报,街道即上门摸排,数据上传到库里供随时调用。

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形?外地返沪人数一天高达四五十万人。等到填完健康信息,分配到各个区,各个区再分配到各个街道,48小时过去了,防控最关键的时段已经流失。

为此,上海开始设计开发一套系统,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8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苏ICP备18034534号-2